close

只要是以心理疾病為主題的電影碗桂幾乎都愛,

因為我以前最大願望就是當個心理醫生!

看過第5位莎利與24個比利,雖然我偏好第5位莎莉,

但得知24個比利要翻拍成電影還是開心得發抖。

自從知道《分裂》會上映,早早拍了致敬的照片,自己覺得效果不錯,哈!

以下有雷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看《分裂》的過程中,我沒有多大的緊繃感,

或許詹姆斯·麥艾維(James McAvoy)演技應該會更棒,

卻為了要讓觀眾分辨得出各種人格給阻礙了,

因此在我看來人格轉換頗刻意也不是很自然。

尤其他在飾演海維這個人格的時候讓我很出戲,

偏偏他後半段又常出現 囧

 

如果說受過傷的人才會進化

那分裂出來的人格到底是種逃避還是保護?

在《分裂》裡看到新穎的觀點,受傷的人透過人格分裂是否能更強壯,

進而將人的潛能激發出來成為所謂的「超能力」

我接受這個觀點,但不認為一定要透過人格分裂才能完成。

只是幾乎所有的人格分裂都是受過重創才出現,

於是受過傷的人才會被「野獸」認為是同類,

在我看來,受傷是激發人類潛能的媒介,

女主角雖被視為同類但並沒有多重人格的症狀。

「野獸」這個人格的形成是邪軍堅定的「信念」才出現,

一般人亦能擁有堅定的「信念」創造奇蹟,

很正常嘛,每個人格都是獨立的人格,那沒有多重人格的人也是獨立的人格

但我不否認導演用這個觀點讓整部電影更有看頭,

而且也扭轉患有多重人格的人就是病患的刻版印象。

 

碗桂自己有親身例子相信「信念」的力量

從小我就深信雙眼皮的女生才是美女,

也不知道為什麼深信自己的內雙一定會變成漂亮的外雙,

最後如我所願成了漂亮的外雙,屢次被人誤為整型,

但這過近化」過程長達十幾年,而且中間不能間斷和放棄,

所以邪軍中「野獸」這個完美的人格也花了非常久的時間才完成。

 

「野獸」看似是理想人格與進化的象徵,

但要是能不受傷,誰想成為無法被歸類又可怕的「野獸」?

 

最後,一開始我覺得像外星人的女主角其實超正的~

 

 

粉絲團每天都會更新碗桂的天馬行空和美好的人事物

天生殺氣重很無奈,所以取了碗桂這個搞笑的名字均衡一下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碗桂 的頭像
    碗桂

    碗桂伸展台

    碗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